有一對姊妹,姐姐在爆炸當天出現高熱和鼻衄,三天後陷入昏迷,醒來時發現母親正在給她餵服魚腥草,此後她連服該藥一年,身體漸漸地恢復了。妹妹在爆炸時身體尚好,未服魚腥草,一個月後突然出現發熱、脫髮、腹瀉、便血等放射症狀,處於瀕死狀態,這時她開始自服魚腥草,最終脫離死神生存了下來。 來源: 新浪網 作者:長沙居士
當時,恰逢張元素採藥路過,聞之忙入劉府探望,並送一帖草藥,說此藥已試用多人,甚靈。劉完素看那藥像三白草,心想用它清熱利水、消腫解毒尚可,怎能治肺癰重症?正猶豫之間,有一弟子已拿草藥去煎湯,劉完素不好意思當面阻止,只好由他而去。不一會,那弟子把藥煎好了,劉完素一看藥湯色如紅茶,氣味辛香,才知這藥並不是三白草,劉完素這才將藥湯服下。連服三天,果然熱退痰消,咳嗽也變少了,病情化險為夷。
劉完素忙派人請來張元素當面道謝並請教所用之妙藥為何物。張元素從藥筐裡取出一束鮮草藥,頓時魚腥氣撲鼻。張元素說:「此乃蕺菜,俗稱魚腥草,功能清熱解毒,祛痰止咳,消癰排膿。此為鮮品,其氣腥臭,陰乾後腥氣消失。前送老先生者為其干品也」。劉完素大開眼界,深感祖國藥學博大精深,學無止境,他將這一藥物的性狀、功能、主治等認真記下,並在後來的行醫生涯中常常使用,屢見奇效。該藥如今仍是中醫一味常用藥物。
在半個多世紀前,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。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和大批放射病死傷者的出現,毫無救治核爆炸經驗的廣島人,在缺醫少藥且西醫搶救不能奏效的情況下,紛紛採用民間療法進行自救。據說當時廣島人服用最多的即是魚腥草,其中有11人倖存,以後都健康地活著。這11人中距離爆炸中心最近的僅700米,最遠的2500米。
廣島人用魚腥草救治放射傷的經驗公諸於世後,許多科學家都稱其是醫學史和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跡。這不僅是人類防治核爆炸及其放射病的真實紀錄,也是今後研究核能源的開發、利用,防止核污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。
~~~~~~~~~~~~~~~
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。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。夏秋音採集,洗淨、曬乾,生用。
【別名】蕺菜、側耳根。
【性味歸經】辛,微寒。歸肺經。
【功效】清熱解毒,消癰排膿,利尿通淋。
【應用】
1.用於肺癰吐膿,肺熱咳嗽。本品寒能洩降,辛以散結,主入肺經,以清肺見長,有清熱解毒,消癰排膿之效。為治療痰熱壅肺,發為肺癰,咳吐膿血之要藥,常與桔梗、蘆根、瓜蔞等藥同用;也可用治肺熱咳嗽,常與黃芩、貝母、知母等藥同用。
2.用於熱毒瘡瘍。本品辛寒,既能清熱解毒,又能消癰排膿,常與野菊花、蒲公英、金銀花等同用;亦可單用鮮品搗爛外敷。
3.用於濕熱淋證。本品有清熱除濕、利水通淋之效,常與車前草、白茅根、海金砂等藥同用。此外本品又能清熱止痢,還可用治濕熱瀉痢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15~30克。外用適量。
【注意】本品含揮發油,不宜久煎。
10/4/2006 12:18:19 PM 藥食兩棲的居家良伴─魚腥草,可提高免疫力抗發炎! 文/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
魚腥草,古稱蕺菜,《本草綱目》釋其名曰:“其葉味腥,故俗稱為魚腥草”。俗稱臭菜、豬母草等,因鮮草有魚腥之味而得名。
魚腥草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,於早春時節吐出嫩芽。《本草綱目》引用趙叔文醫方說:“魚腥草即紫蕺,……,可以養豬。”魚腥草生長在濕潤、肥沃的田邊、地角和山野溝壑中,台灣的山野路旁,隨處可得。魚腥草的嫩葉可採摘食用,是一種良好的蔬菜,一般是涼拌生食。其做法是;先將魚腥草的嫩葉洗乾淨,後放鹽、醬油、麻油即可食用。
想除掉魚腥草的“腥”味也不難,把採來的魚腥草洗乾淨,放入食鹽醃漬30~40分鐘,再淘乾水分,“腥”味便沒有了。魚腥草的食用除涼拌外,還可以用來炒食,不論是用肉片或肉絲,風味都很好,也算是一種頗受歡迎的的野味。
魚腥草也是一種良好的中藥材,具有退熱消炎的功效,用於治療乳腺炎、肺膿瘍、支氣管炎、扁桃腺炎、尿道感染等。魚腥草還有利尿消種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淋病、白帶、痢疾、癰腫、濕疹等。《醫林纂要》記載:魚腥草“行水,攻堅,去瘴,解暑。療蛇蟲毒,治腳氣,潰癰疽,去瘀血。”《分類草藥性》說:它“治五淋,消水腫。”
經藥理分析,魚腥草具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感染的功效,對各種微生物的生長都有抑制作用。魚腥草能增強白血球吞噬能力,提高免疫力,並有抗發炎作用。所含槲皮素及鉀鹽能擴張腎動脈,增加腎動脈血流量,因而有較強的利尿作用。此外,還有鎮痛、止血、促進組織再生和傷口癒合以及鎮咳等作用,真是一味藥食兩棲的居家良伴。
本文作者【鄧正梁醫師】
本文由【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】提供